網頁

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高雄石化氣爆後的省思與個人觀點(一):The only thing we learn from history is that we learn nothing from history.

作者:蔡宗翰




“ The only thing we learn from history is that we learn nothing from history. ”―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這句話,我一直用來提醒自己。


災害管理人員的宿命

高雄81石化氣爆災難,至今已經過了九個月,很多的事件災因探討、政府政策改進、法律層面的釐清也塵埃落定。對於一個身為地方政府的災害管理者而言,雖然看到災區恢復了機能、道路跟災前一樣車水馬龍,但我從不認為一切的問題就都解決了,或許這也是災害管理人員的宿命。

別人管我們的這種宿命引發的行為叫「潑冷水」、「杞人憂天」、「觸霉頭」...,而我認為「基於對生命及社會的愛護,我們永遠存在著對於未知災害的敬畏與擔憂,並發出警示」這個形容比較貼近我們的靈魂。

對於這個事件,甚至事件背後的問題,我的腦海中有很多很多的想法...,無論是對事件的省思,或是個人對於未來策進的政策觀點,加上從事件發生的一開始所蒐集的各個面向的大量資料,我必須花點心思把它好好消化、整理、記錄下來。可能會花好幾個篇幅。


整理的契機,從去年10月

去年10月,中央大學災害防治研究中心及新竹縣政府邀請我到新竹縣,對全縣13個鄉、鎮、市長及主任秘書以上的地方政府決策者,用一小時的時間分享我對高雄石化氣爆災難後的浩劫反思。

接下「任務」的當下的心情是雀躍的,但隨著演講的準備工作開始,竟是一場激烈的腦力、壓力對抗持久戰。事實上,比起很多我崇拜的災害管理領域的老師們跟前輩們,我還沒有那樣足夠的經驗、知識與能力來教導地方政府決策者到底該怎麼做,而是因為我正好完整地經歷這次石化氣爆事件的應變與救災,可以從地方政府的角度,提出一些個人觀點跟大家分享、討論與思考。

我首先面臨到的問題就是,在一個小時的有限簡報時間裡,決定「不講什麼」跟「要講什麼」同樣重要,一開始的方向定調就花了近2個星期的時間。經過反覆琢磨、收斂後,我認為這些首長們不是來體會高雄的慘痛災情、不是來聽偏離實務的學術理論、更不是來吸收對他們而言可有可無的知識。



他們真正需要的,其實只是一個具啓發性的「關鍵思維」

從自己的工作領域出發,在本位主義上當然覺得災害管理的每一個細節都很重要,但從地方政府決策者的角度來看,「災害防救」卻只是他們眾多關心、承擔議題的其中之一,地方上有更多無法用公權力、情理、邏輯且傷腦筋的問題待解決。所以他們真正需要的,其實只是一個具啓發性的「關鍵思維」。

而想要達成這個簡單的結果,背後的準備工作卻超乎我原先設想的繁複,我必須把整個事件的始末、應變的過程、忽視的問題、現況的反思、政策的建言...等訊息,充分消化吸收,精煉出一個能讓他們從事件中去體會,並烙印在心中的某個「關鍵思維」,然後再以這個思維串接整場簡報。


還記得聽過某位老師曾所說過的:「一場演講的意義不在於講者口沫橫飛地說了多少,而是聽眾吸收了多少?」,因此,策略上決定以一個「關鍵思維」貫串全場後,我腦海裡開始無時無刻出現的聲音就是...


我腦海裡開始無時無刻出現的聲音

「面對這些災害防救體系第三層級的指揮官們,在這麼短的發表時間內,我要怎麼樣恰到好處地掌握這個氣爆事件跟他們職務的關聯性並引發認同?」

「我能帶給他們從事件中去學習、去體會到最深刻的東西是什麼?」

「我如何讓他們聽完後,腦袋有如靈光一閃,並在未來領導公所同仁推展災害防救工作上,更能發揮正確的思考觀點與影響力?」

準備過程中,心裡頭其實經常暗笑自己的目標似乎太好高騖遠了!但又何妨呢?正是因為如此才值得去用心、付出與努力吧?!


這張圖是什麼?



這是我簡報投影片的第一張(封面頁不算),這張圖是什麼?給大家猜看看!

總結這次石化氣爆事件,我所體會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災害防救是公共安全問題而非只是合法與否!


猜到了嗎?這張圖是台灣的災害防救法令彙編。

因為,縱使我們的災害防救相關法規超過四千頁,但還是有這麼多無辜的性命犧牲了!


所以,我所體會最深的一件事情就是:災害防救是公共安全問題而非只是合法與否!


時光倒轉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九個多月前的午夜,發生了一件是高雄,也是台灣史上最嚴重的化學災難!高雄最熱鬧的三多路、凱旋路、一心路街道發生氣爆,轟隆一聲,炸飛了一堆車輛、地上炸開了一條像是戰爭般的壕溝,車輛被炸到飛到空中又掉下來,有些甚至彈飛到三樓以上,讓正在前線搶救的消防弟兄根本來不及反應。


只留下了燒焦的消防帽。留下了撞毀的、滿目瘡痍消防車輛。留下了其他消防弟兄的不捨與難過。


而在丙烯產生爆炸後,遺留在箱涵內部殘留的丙烯繼續燃燒約5、6個小時,所有現場救災人員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想辦法多救回一些生命。


災區箱涵下水道排水功能完全破壞以後,石化氣爆的第三天,在前鎮小港地區偏偏又碰到24小時累積高達350mm的強降雨,因此災區範圍從12里擴張到26個里,「水深火熱」第一次用得這麼貼切。


有人流血、流淚、流汗,整起事件共有32死、321傷.而整個消防局總共有7位弟兄殉職,24位弟兄輕重傷,在事發當下就有14位緊急送往加護病房或燒燙傷中心跟死神拔河。




閉上眼睛,這一切都還在我腦海裡翻滾。

大家一定能體會,在爆炸後,救災人員挺進災區,由於現場傷者實在太多,為了把握黃金救援時間「只能先救活的」,即使發現夥伴遺體,也只能咬牙離去,這樣的生死抉擇的掙扎。


大家一定能感受,在事發後我們一位消防同仁的妻子說「消防員的職責,便是為民眾出生入死。」也因此,即使到了醫院,醫師告知先生可能截肢、甚至死亡,她仍選擇強忍悲痛,安靜守候。


大家一定無法忘記,氣爆發生第7天,救難人員日夜不停開挖搜索,但仍沒有尋獲我們局主秘林基澤先生,他的女兒林郁珍也是消防員,天天到氣爆現場,循著爸爸可能行經的路線,一步步仔細找尋爸爸蹤跡,戴上手套徒手挖掘,捧起泥土來聞,確認有無父親味道,希望可以拼湊出完整的父親。

「聞你」,台中市惠文高中老師蔡淇華

另一位失蹤同仁劉耀文的哥哥甚至捲起袖子徒手挖掘、激動哭喊,因為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等待是對家屬是最大的折磨。


到了第50天,9月21日凌晨已經尋獲2位的大體,也讓大家、尤其家屬能有所釋懷。


而這一切,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待續)

延伸閱讀

高雄石化氣爆後的省思與個人觀點(二):黃金三小時,大多數媒體質疑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