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電影『 加州大地震 』之我見我思(一):真實世界可能發生這麼大的地震嗎?

作者:蔡宗翰


最近地震頻仍,而這部電影的出現似乎剛好趕上這樣的氣氛。

看完後,對比到現實的社會,我腦海中跑出很多的問號跟想法...究竟如何防範地震應變?在真正的危險到來之前,我們應該怎麼做?災害過後不單純只是擁抱你身邊的人、牽著親朋好友的手,說聲:「攜手重建」問題就解決了。電影裡的各種逃生或避難都是對的嗎?當我們自己沒有像電影裡男主角的裝備技術、沒有政府救援、該如何自我拯救?而從自己災害管理或應變的專業出發,我能夠從我的角度提出什麼樣的啟發?


我想,看完災難電影後,大部份的觀眾多少會帶著這樣的疑問:
『 真實世界可能發生這麼大的地震嗎?』
如果真要說的話,目前全球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震,是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又稱為瓦爾迪維亞大地震),芮氏規模達9.5 。地震引起的海嘯嚴重衝擊了智利海岸,掀起了高達25公尺的海浪。主海嘯穿越太平洋,距震央一萬公里的地方記錄到了10.7公尺高的海浪,並且波及到遙遠的日本和菲律賓。

我們回到電影

電影為什麼選這個斷層當背景?

《加州大地震》(San Andrea)這部電影是指美國西岸真實存在的「聖安德烈亞斯斷層」(San Andrea's Fault),而這個斷層的選定,我認為是有原因的。

這個斷層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南加州最危險的大陸板塊斷裂層之一,多年來美國的研究報告也顯示這個斷層引發的大地震很可能會比預期來的早,震動力更猛烈,搖晃的時間更長,破壞力更大。

而聖安地列斯南部已經有超過預期時間100年沒有發生大地震,積累了很大的壓力能量,並可能在任何時期瞬間爆發出來。有專家擔心如果某天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劇烈活動,可能會替加州帶來巨大的災難!

這或許是一個針對未來極可能發生的情境打預防針的概念,我覺得算是相當細心!
『 導演並不是莫名其妙弄一個憑空想像的巨大浩劫來嚇唬觀眾,在某方面,是可以 提醒世人 對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引發地震的重視及準備。』



從『 想定 』出發

『 想定 』,是日本名詞,意思是以科學方法,估算某種災害在某個地區可能引發傷害的程度,從災害管理的角度看來,這是一切防災政策的基礎跟源頭。

白話一點就是,如果這裡發生大地震、強降雨...,究竟會晃多大?雨水會下降多少?我們不能假定災害無限大,因為那樣無從準備,政府與科學家會儘量從既有的科學方法中,去找到一個最大的可能點(最大想定),我們才能夠從有限的資源、人力、預算去分配如何有效應對這場災害。

比方說怎麼規劃救災人員和機具的數量、醫療的設施和病床數、臨時避難所的數量和分布、民生必需品的庫存和調度機制、自來水、瓦斯和電力系統的緊急搶修策略和人力物料的調度…等。


破綻在於:此斷層之地震規模頂多到8.3,不會到9.6

影片中所呈現的地震狀況大概是以下這樣子: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出現了連續震動,從洛杉磯到舊金山留下了巨大的斷裂痕跡,摩天大樓倒塌,火災爆發,好萊塢標誌被摧毀,最後,海嘯撼動了舊金山金門大橋...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地震專家評論這部片最大破綻就是以加州發生規模9.6地震為劇情主軸,因規模9以上的地震只可能發生在地質板塊交接的「隱沒帶」上,而在加州聖安德烈斯斷層上,規模最大也「只有」8.3(台灣的九二一地震規模是7.3

根據研究人員估計,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如果發生地震,不會達到9的規模,但可能達到7.8至8.3,預計會有1800人死亡,5萬人受傷。一些老舊的建築、混凝土結構會倒塌,高層建築也會受到影響。根據科學家對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的模擬研究,8.3級是上限值,大於8.3級的地震幾乎不會發生。


縱使如此

雖然這部片在災害情境跟某些科學背景的設定上有一些破綻(設想得太大了),但無損於電影觀賞的樂趣以及此類災難電影要給我們的啟示與提醒!

整體來講,我覺得還是具有相當的可看性。


男主角巨石強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說一段話:
『 貫穿這個故事的精神與連結,不在於地震毀天滅地的過程,而是家庭與人們團結的力量。天災總會以不同的形式發生,但是有家人的互相扶持,可以幫助我們繼續走下去。』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