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0日 星期五

英國倫敦格蘭菲爾大樓火災》 我們熟知的火災求生原則,難道失效了嗎?

作者:蔡宗翰



英國倫敦格蘭菲爾(Grenfell Tower)大樓這場火災的燃燒樣態跟速度,跟一般鋼筋混泥土建物完全不同。火勢是直接沿著外牆批覆層迅速(甚至可說是極速)擴散到各戶,並從屋外往室內延燒。


火場求生的原則是否失效?

部分生還者們陳述了在這次火場的個人經驗,似乎與我們所熟知的火場避難求生原則產生了矛盾,這些原則是失效了?還是出現什麼問題?

在燃燒樣態迥異的情況下,我們平常熟知的「火災時不可躲浴室」、「火災時不能往上跑」、「遭遇濃煙不可用濕毛巾捂口鼻逃生」等原則, 還管用嗎?


一、不是說遭遇濃煙不能用濕毛巾逃生嗎?

為何有生還者敘述自己在發生火災後約一個半小時,從22樓用濕毛巾摀住口鼻,一路從僅有的一具室內逃生梯穿越濃煙,卻安全抵達地面層獲救?

目前尚無無法得知當時火勢成長概況、逃生通道是否最後有被濃煙高熱入侵?是在哪個時間點被侵入的?

但能確定的是,如果這位生還者能夠從22樓一路往下逃生到地面層,那代表當時(事發1.5小時)的逃生通道尚屬安全,因為火災初期是透過外牆的可燃性批覆層延燒,因此濃煙高熱可能還被侷限在起火戶或被延燒戶內,還沒入侵到逃生梯間,雖然當時從屋外看到一片火海,但屋內不一定已化為灰燼。

當時逃生通道中應非濃煙,可能僅僅是蔓延的燒焦味或是白煙,加上停電導致視線極差。實際上,濕毛巾頂多只能擋住濃煙中的碳粒子和焦油,濃煙中的劇毒高熱不可能靠濕毛巾防護的了,幾百度的高溫會直接灼傷你的皮膚及眼睛、毒氣中的一氧化碳更會讓人瞬間窒息。

請延伸閱讀作者另2篇文章:《遭遇濃煙,為何不能用濕毛巾摀口鼻逃生?《遇到火災不能往下逃時,為何也不能往上?》


二、不是說遇到火災,浴室(或水龍頭)的水沒用嗎?

新聞報導有位機智的母親打開水龍頭,讓公寓淹水,結果救了全家。

我相信這位母親確實打開水龍頭、也確實全家生還,但這兩件事之間並無因果關係。這個案例生還的關鍵可能有二,一是該戶未被窗外隔熱層延燒,二是在於他們關門待在屋內,以關門避難的方式暫時擋住了門外的濃煙高熱、爭取了存活時間。

水龍頭的水幫助有限,若真遭遇濃煙侵襲,濃煙的劇毒無法靠水來溶解稀釋、濃煙的高溫更無法靠房間內的淹水來降溫,甚者,萬一周邊火勢變大時,有可能會讓水的溫度上升汽化,更容易致人於死。

請延伸閱讀作者另1篇文章:《遇到火災,為什麼不能躲浴室?》


三、不是說大樓火災可以採關門避難嗎?

英國官方所教導的「指示居民待在原地」(關門避難)的原則在此次似乎失效,因為有不少人當時確實待原地,但後來卻罹難了。

雖這次英國格蘭菲爾大樓各個樓層的各個房間,所面臨的火災情境與時序都不相同,但我們可以先思考一件事:關門避難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很簡單,是因為濃煙高熱太致命,因此選擇避開濃煙高熱而非穿越之。

但關門避難等同於待在原地嗎?不,關門避難還分成兩種情況:

第一、屋內沒起火。這比較像一般我們所熟知的情境,當打開門,發現門外面或是向下樓梯間充滿濃煙高熱,這時候不該逃生,你將在試圖穿越濃煙的過程中罹難,因此應該關門避難、等待救援。

第二、屋內有起火。就像英國這案的情況是火勢濃煙自窗外可燃性批覆層侵入室內,直接危及生命安全。唯一方法就是往火勢侵入的反方向逃,離開被延燒的房間並順勢把門關上,暫時阻擋濃煙高熱,並往梯間逃生。

在這場火災待原地卻罹難的最可能原因是,當火勢直接沿著外牆批覆層往室內延燒時,人當下沒有逃生或無法逃生。也有可能火災已經發生的太久,該戶的環境已經惡劣到被濃煙高熱內外夾攻了。

你可能想問,那他們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趕快從樓梯逃到地面?

因為火災初期資訊不明。住戶們可能只知道發生了火災,但不曉得是怎麼燒的?從哪裡延燒?透過什麼延燒?怎麼燒這麼快?甚至應該說,火災發生的當下,沒有人知道到底這火到底怎麼一回事。

倫敦市長Sadiq Khan在事件後公開批判了「如果在你自己住處以外發生火災,居民待在原地是最安全的」這項安全準則。是的,這項準則的前提是屋內沒起火,但問題在於你整棟建築的外牆布滿了可燃性包覆層,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讓很多戶同時一片火海。換句話說,若建築物外牆不可燃,非起火戶的屋內就不大可能忽然起火,居民待在室內一定是更安全的。

關門避難的概念絕不該被簡化到只是「待在原地」。


火場求生原則的核心

不管是「火災時不可躲浴室」、「火災時不能往上跑」、「遭遇濃煙不可用濕毛巾捂口鼻逃生」、「小火快逃,濃煙關門」...等原則的核心其實只有一件事:

"避開濃煙。"

火場中的頭號殺手是濃煙!這不會隨著建築型態而改變,這是火災最本質的特性,而所有的逃生、避難行動的考量,都是為避開濃煙。

看得到火,就要逃;遭遇濃煙,就要躲。這是不變的原則。



英國倫敦格蘭菲爾大樓火災專題延伸閱讀》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