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已同意《商業周刊》於2016/2/17同步轉載(點此連結)
- 本文已同意《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於2016/2/17同步轉載(點此連結)
- 本文已同意《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於2016/2/18同步轉載(點此連結)
- 本文已同意《Kairos 風向新聞》於2016/2/18同步轉載(點此連結)
- 本文已同意《大紀元時報》於2016/5/12同步轉載(點此連結)
- 本文已同意《今周刊》於2018/2/7同步轉載(點此連結)
- 本文已同意《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於2018/2/7同步轉載(點此連結)
- 本文已同意《鳴人堂》於2018/2/7同步轉載(點此連結)
- 本文已同意《ETtoday新聞雲》於2018/2/7同步轉載(點此連結)
- 本文已同意《TVBS 新聞網》於2018/2/7同步轉載(點此連結)
- 本文已同意《每日健康》於2018/2/8同步轉載(點此連結)
- 本文已同意《女子學》於2018/2/9同步轉載(點此連結)
- 本文已同意《健康遠見》於2019/4/18同步轉載(點此連結)
高雄美濃在小年夜凌晨3時57分27秒,發生規模6.4地震,台南震度5級,歸仁、關廟、新市等地接連發生多次規模3~4級地震,多處停電。截至目前為止,地震造成台南116人罹難、551人受傷,讓不少家庭因此支離破碎,面對這樣的災情,全台莫不同感悲愴,宛如一場惡夢。
在這次震後,人們驚恐之餘,紛紛開始談論地震究竟應如何避險?本文將針對兩個誤解進行說明:
誤解一:地震來時先開大門,再找掩蔽,否則門框變形會受困在屋內。
誤解二:平時備妥緊急避難包,瓦礫堆活埋受困時,就可以維持生命。
誤解一:地震來時先開大門,再找掩蔽,否則門框變形會受困在屋內?
「地震時當然要先打開大門,不然門變形會逃不出去!」真的是這樣子嗎?
認為地震時要先打開大門是國人習以為常的觀念,事實上無論是美國、日本、紐西蘭的國家官方防災機關,都主張地震發生時應立刻找掩蔽。
根據統計,會致使門框變形的地震震度至少約5級以上,同時這個震度也是地震「造成傷亡」的開始。造成傷亡的主因有二個,一個是被掉落物砸中,另一個則是移動中摔倒或碰撞受傷,再更嚴重一點才是房屋倒塌。所以,當地震開始搖晃建築,一定會先發生東西掉落、傢俱位移、翻覆,因此當你嘗試去開門的過程中,就先讓自己暴露在高危險環境之中!
不去考慮地震中最容易受傷的情況,反而先去關心門框是否變形,在緊急應變的輕重緩急上,都顯得很不合理。縱使真的門框變形打不開人因此受困屋內,也不會立即有生命安全的疑慮。
況且,開門的目的是為逃出建築外,亦即所有通往戶外的路徑上的門都要開才有效用,假設我今天住在二樓以上,我在開完二樓的門後,還必須走到樓下,將樓下的「大門」也打開,才算是通往戶外。在地震瞬間的幾十秒內,在身體不穩的情況下要移動如此長的距離、面對更多掉落物擊中的危險,實際上完全做不到!
因此,地震發生時找尋掩蔽,避免移動是基本原則!必須等到地震稍歇後,再去做開門及後續關電源的動作。
誤解二:平時備妥緊急避難包,瓦礫堆活埋受困時,就可以維持生命?
緊急避難包是家家戶戶在面對地震災害,都應該做的一項事前準備。然而,許多人誤解以為「緊急避難包是在人被瓦礫堆活埋受困時,支撐生命使用的」。
地震時,立即就地避難是首要原則,因此當下絕對沒有時間跟機會去拿緊急避難包,況且,無論建築物有無倒塌時,我們無法確認緊急避難包就剛好在我們手邊。
所以,緊急避難包真正的使用時機,是在地震結束之後,當我們發現建築物有嚴重的結構損傷,必須「離開到避難收容所暫時生活」時使用的。
地震大國,防災意識極高的日本,家家戶戶都有準備防災包,備妥生活及延續生命所必須的物品,一旦出狀況必須離開自己的家,拎了就走。
而避難包應該具備哪幾項物品?
根據研究機構Net Mile今年九月調查,日本民眾認為防災包必備的十項物品包括:
1.手電筒
2.飲用水
3.立即可食的口糧、罐頭等
4.備用電池
5.迷你收音機
6.現金
7.面紙、衛生紙
8.火柴、打火機
9.蠟燭、固態燃料
10.手套
因應民眾的需求,日本防災包已逐漸形成產業,並細心考量災害發生時的人性生理需求與心靈撫慰。除了可即時以水加熱的食物外,更延伸出簡易廁所器具、兒童零食、布偶、簡易濾水器...等。台灣雖不像日本地震如此頻繁,但面對災害不能心存僥倖,防災包概念,應大力加以推廣。
其中特別談到「手電筒」,手電筒除了放置於避難包外,也同步應放置於床邊或是家中定點,因為地震來臨時,家中各種傢俱可能到處散落、破損,加上停電,當下萬一無適當的照明,很可能衍生二次意外。
許多案例顯示,在震後驚魂甫定的情況下,容易因急忙下床時跌倒或者採到碎裂物因而受傷,部分921大地震的案例更顯示,有些民眾沒有想到樓梯會被震斷,在一片漆黑的情況之下往下移動,結果卻造成雙腳骨折。因此,在床邊準備手電筒就是必要的措施,可考量購買本身就具有螢光的手電筒,便於尋找。
結語
雖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重創全台,但在台灣地震災害的發生頻率不定的情況下,事隔17年的今天,台灣民眾回憶起地震,除了驚恐外,在防災知識觀念上,卻仍多有誤解,顯示台灣地震的避難防災教育,我們都還需加把勁。
謝謝你的文章!
回覆刪除但「騙」對災害不能心存僥倖,我想應該是「面對」,僅供參考!
感謝您,當初筆誤,已完成修正。
刪除需要哨子嗎?
回覆刪除其實不太需要,但帶著無妨
刪除如果受困,在救援期間可以用東西敲擊固定頻率的聲響,讓搜救人員發現
刪除我在避難包內加了(防狼警報器),網路平台賣25元,音量非常大,另外加了2袋(統一科學麵),可以乾吃,比餅乾好。
刪除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感覺好像會有助於搜救人員的搜救 :)
回覆刪除我認為 地震來襲先打開門 不能直接用錯來否定耶,應該要看各種情況吧~
回覆刪除如果今天我在一個沒水沒食物 危險的房間(會移動的掉落物很多) 如果地震 還不是很晃的時候 不能先開門嗎?
開門雖然不是完全可以逃生,但如果在大樓很多住戶,樓層很高的情況下,門開者不也可以減少許多逃生搜救的困難?
不可 就像主文章說的 你無法正確得知會震多久 及照成的危害 萬一在你正開門時 垮了呢?
刪除如果走到一半突然震度加大然後你跌倒撞上硬物呢???
刪除先保住小命最重要,後來的頂多就是搜救隊要用工具破門而已。
salt likit
回覆刪除salt likit
dr mood likit
big boss likit
dl likit
dark likit
5İİT
شركة تسليك مجاري في الشارقة YaJMlTPO0m
回覆刪除شركة مكافحة حشرات بالاحساء
回覆刪除72vPgvIm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