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6日 星期五

總統候選人們,你們口袋裡有什麼防災政策?

作者:蔡宗翰


台灣2016總統大選如火如荼,各參選人紛紛推出各種政策,提升民眾福祉、改善社會問題,以攏絡人心與選票。


only one?

候選人宋楚瑜在921地震滿16週年時,在立法院公布防災政策。因應台灣所處地理及氣候環境,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地區之一,因此強調他的智庫、幹部要提出未來整體救災防災對策、機制。

他公布的政策主軸主要有三,分別是「設立防災總署(災害專責單位)」、「推動防災型都更(人口居住應避開災害潛勢)」以及「修訂災害防救法(改善現今體制惡習)」。

先不談執行上的難度以及後續政策上配套措施的因應,也不談候選人的支持與否與當選機率,若純粹依趨勢及台灣現況來看,這三個主軸確實符合台灣未來的走向及需求。

遺憾的是,目前所有的總統候選人中,只有一位在政見中有具體的防災政策。


他山之石,一窺日本

日本眾議院選舉在2014年12月舉行,執政自民黨總裁,首相安倍晉三以311地震重災區為首站,展開全國巡迴演說。分析指,各黨派均瞄準以災害對策,為選舉造勢。

各黨魁們的首場競選演說便提到防災政策,其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便是到311地震重災區岩手縣陸前高田市,闡述政府重建災區和振興地方經濟的新主張。

而最大在野黨民主黨黨魁海江田萬里,則選擇在11月時發生6.7級地震的長野縣白馬村,提出國家與地方政府可以重振災區的辦法。

此外,其他各黨均瞄準提出災害對策,為今次眾議院選舉造勢,爭取選民支持。有些政策甚至細緻到如何因應暴風雪、火山噴發等災害類型。

日本在防災意識及觀念上領先全球,災害對策的比重大到居然能成為政見,甚至可以左右選舉的結果。


防災政策當政見?在台灣沒搞頭...

反觀台灣,普遍對於災害的看法,可以歸納出三種現象:

ㄧ、好了傷,忘了痛

921地震已經16年了,16年之間沒有重大地震發生,地殼能量已經逐漸累積,但還有誰記得當時天搖地動的驚心動魄?莫拉克風災已經6年了,6年之間沒有重大的土石崩塌傷亡事件,因此有地方首長自動忽略了廬山大規模災害崩塌的可能性,反正觀光、民生、娛樂民眾心態上比較容易滿足?災害?少烏鴉嘴了!


二、非到緊要關頭或輿論壓力,否則絕不變革

台灣防災政策的走向,需要的是變革,不是見招拆招疊床架屋地設定各種規定,或不斷訂定災害應變標準作業程序就能解決問題。因為台灣防災體系的體質上,本身就存在著結構性的脆弱,唯有從源頭、從體制設計著手,才能真正改善問題。遺憾的是,過去台灣災害體系每次的變革,都非得再發生大災害後之後。


三、從民眾的滿意度來評價政策

防災體制上的改革很難讓民眾立即有感,因為民眾在乎的也只是災害不要發生在我身上這件事罷了。但若能在災害發生前就消弭於無形,則是防災政策的最高境界,而民眾卻容易視為理所當然,因此台灣整體風氣卻也轉變成:政府災後怎麼處置、撫卹、補貼,反倒變成了民眾評價防災政策好壞最主要的依據,但卻沒有去計算台灣的「災後復原重建」永遠是「前端減災整備」所花的錢的好幾百倍。


期盼

總統候選人們,你們都是這個時代的大智慧。

讓我們知道,你們口袋裡有什麼防災政策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