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

火場「逃生」,變成「逃」而「喪生」?

作者:林金宏
轉載:蔡宗翰(本文已獲作者同意轉載)




可以做得更好,就不要害怕修正

昨天我的標題原來是寫「暴燃」,一夜長思發現「暴燃」這個詞不好,容易跟「爆燃」混淆,所以修正為「爆閃」,因為八仙這個火災有燃燒快速的特徵,卻又一閃而逝。(如果大家有更好的說法,也歡迎提供)

這是我在做防火教育及宣導時,堅持的原則,可以做得更好,就不要害怕修正,永遠提供最好、最正確、最容易讓人理解的內容。

昨天「滅火篇」提到「不懂火,就不應該滅火」,「在前排身上起火者,最好的策略是「停」,獲得多數人的肯定,當然也有一些人質疑我的論點,其中最多的是「還是會想滅火」、「有人被火燒不會跑?」、「不跑是神人。」


潛意識認為火災一定要滅火

這就是教育所呈現的結果,如果人有趨吉避凶的本能,照理講看到火應該會想跑,為什麼我苦口婆心的說:「不懂火,就不要滅火」,很多人即便覺得有道理,還是想滅火。因為我們從小就不斷教育,看到火災就要滅火,所以在潛意識就認為火災一定要盡自己的責任去執行滅火才對,多年大力推廣的滅火觀念,改變了看到火會想逃離的天性。

既然天性是可以透過教育改變,讓我百思不解的是有人又以「有人被火燒不會跑?」的天性來質疑「停」的可行性,就像「人溺水會掙扎是天性」,依這些人的觀念「落水時要拼命掙扎,才是最佳選擇」,主張溺水時要保持冷靜,不要亂動的說法是妖言惑眾,一切都要順性而為。


真正符合時代潮流的實用正確資訊,有時會撼動不了積習已久的陳舊觀念。



「逃生」,變成「逃」而「喪生」?

就像火災強調逃生、滅火,因為「逃」是天性,滅火是責任,卻沒想到現代建築物因為隔間是不燃的,火、煙、熱不會到處蔓延,很多時候不逃更安全,但在不斷強調「逃生」的教育下,造成而多人不是「逃生」,是「逃」而「喪生」。同樣現代石化產品很多,發生火災時,會產生大量濃煙、高溫,又因為隔間不燃,起火點之火、煙、熱會迅速累積,此時試圖滅火,往往會釀成更大禍害。


延伸閱讀